根據鍍液中金屬離子的存在形式,電鍍加工門類可分為簡單鹽電鍍與配合物(過去稱絡合物)電鍍。多數情況下,合金鍍與堿性電鍍屬配合物電鍍,少數情況下也可從微酸性簡單鹽鍍液中獲得合金鍍層(如鋅–鐵、鋅–鎳、鎳–磷)。根據鍍液酸度不同,可分為強酸性(如鍍鉻、光亮酸銅)、弱酸性(如鍍鋅、鎳、鎳–鐵、鎳–磷)與堿性(如qing化鍍、鋅酸鹽鍍鋅)三大類。根據鍍層的主要用途,可分為防蝕性電鍍(如鐵上鍍鋅)、裝飾防護性電鍍(如多層鎳,裝飾鉻,仿金鍍,多種古銅色、槍色電鍍等)、功能性電鍍等。功能性鍍層又可分為耐磨、減摩、導電、導熱、焊接、反光、消光等鍍層。根據鍍層中金屬結晶形態與晶粒尺寸,鍍層分為晶態、非晶態、微晶態、納米晶等。
電鍍加工從基體本身導電與否又分為非金屬(如塑料、陶瓷、玻璃等)電鍍與金屬電鍍。當鍍層特別厚或用電沉積方法來制造制品時,又特稱為電鑄。另有一類通過電沉積來獲取非金屬涂層 的方法稱為電泳涂裝(如裝飾性電泳、工程電泳等)。
電鍍層質量測試
1)附著力。按照GB/T5270-2005金屬基體上的金屬覆蓋層電沉積和化學沉積層附著強度試驗方法評述標準,對鍍鋅層附著強度進行檢測試驗;
2)厚度與致密度。JSM-6360LV掃描電子顯微鏡檢測;
3)外觀。按照GB/T9799-1997金屬覆蓋層鋼鐵上的鋅電鍍層標準,對鋅鍍層的外觀與厚度進行檢測;
4)鍍層成分分析。電鍍層化學成分分析表明;沿著基體金屬向鍍層方向,鋅的質量分數在遞增,鐵在遞減,這是由于電鍍過程起始階段,基體金屬上的鐵原子與鋅形成合金,隨著電鍍進程的深入,鍍層主要以鋅與高分子配合物形成高分子配合物為主,基體金屬被鋅層所覆蓋,因而距離基體金屬較遠處的鍍層,主要是鋅,這也加強了基體的防腐性能。